立即打开
“申奥”第一人何振梁辞世 记者追忆点滴过往
2015-01-05 20:55:48
  
红网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白金贵(左一)与萨马兰奇及何振梁在一起。

记者白金贵曾专访何振梁 姜宝成 摄

每日新报1月5日报道 中国资深的体育工作者、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医治无效,4日下午在京去世,享年85岁。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体育先行者和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在国际奥委会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曾被评价为是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资深体育记者白金贵曾在多届大赛中接触、采访过何老,听闻何老去世的消息,白金贵悲痛不已,那些与何老相处的点滴往事浮上心头,画面仍历历在目。

作为资深体育记者,出身体育世家,从事体育报道三十几年的白金贵老师曾经在多届大赛中接触、采访过何振梁先生,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前夕,还曾独家专访何振梁先生,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畅谈两次申奥的心路历程。昨天,回忆起过去采访何老的点点滴滴,白金贵老师感慨道:“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陷入到沉痛之中,过去几次拜望、交往,何老给我的感觉就是待人总是那么的热情、真挚,思路始终敏捷、活跃,对奥林匹克事业的理解更是宽阔精深。尤其是他为中国申奥成功所付出的心血,更是令我难以忘怀,深为感念。”

身为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白金申的弟弟,白金贵老师很早就认识了何振梁。“我早在少年时代就知道何振梁的名字了。我哥哥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归来后,特别向我们提起了何振梁。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翻译的何振梁,在工作之余总是和我哥哥这些年龄相仿的人在一起,还教会了我哥哥许多俄语。于是,‘何振梁’三个字在那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为体育记者之后,白金贵老师多次采访国内外重大赛事,像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及多届全运会,都曾有过采访何振梁的机会,虽然每次见面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何振梁总是非常和蔼,还时不时地打趣道:“你又来采访啦,你们记者真是太辛苦了。”这其中,在1992年巴萨罗纳奥运会期间,白金贵老师曾随团采访萨马兰奇会见天津市政府代表团的活动,和时任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的何振梁先生有过一次“亲密接触”。

“奥运会期间,萨马兰奇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能够抽出时间来和天津市政府代表团会面确实不容易。当时,何振梁先生就在现场陪同并充当翻译,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这次会见,何老其实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当时北京正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何振梁在介绍天津情况时,特意提到,‘天津距离北京很近,水域又特别宽阔,如果北京能够举办奥运会,水上项目可以在天津举行。’我为这次采访特意准备了两枚猴年首日封。上面各贴有壬申年特种邮票两枚:猴桃瑞雪、喜鹊登梅,会见结束后我拿着这两枚首日封去请萨马兰奇先生签名,何老一见还惊奇地问我:‘你这个太漂亮了,哪里搞到的?太有价值了!’”

白金贵老师和何振梁老先生接触最深的一次便是2007年那次专访。“当时每日新报准备出版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专刊,采访两次申奥的核心人物何振梁就成为了‘重头戏’。但当时,何老的身体并不好,正准备住院治疗,这为采访增添了不少困难,多次联系未果之后,我只能求助于何振梁的夫人,因为她曾经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应该能更理解记者的苦衷,果然,何老在听完夫人的转述后对老伴说,‘要不,咱们推迟一天再住院吧,记者们都不容易。’就这样,我们去北京完成这次难忘的专访。专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何老一直强调,‘申奥成功不是某个人或是某几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个则是我跟何老提起:在国内几大网站推出的‘谁将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问卷调查中,何老位列前三。对此,他显得特别兴奋,表示‘当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是我一生的梦想之一!’”

“看到何先生一砖一石砌成走向北京的万里长城”

何振梁先生一生和奥林匹克事业结缘,在北京两次申奥的过程中,他更是两次担任申奥代表团的中方陈述人,成为北京申奥从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1993年,在蒙特卡洛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时,北京代表团的所有发言,都由何振梁亲自用法语和英语交替串联。他深有感情地说出了这样的开场白:“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宣誓——我愿意竭尽全力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不过,那次投票,北京最终以微弱劣势输给了悉尼。事后,据媒体报道,何振梁曾躲到房间里号啕大哭。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时,已经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何老,主动请缨,提出要尽自己所能继续参与申办工作,利用自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身份帮助北京游说各执委。在申奥的最后日子里,经常会听到某个国家的委员这样对他说:“我这里不用游说了,不必担心,我OK了!”一位执委与何老相交多年,申办投票前感慨地说道:“我看到了何先生一砖一石砌成的走向北京的万里长城!”2001年7月,72岁的何振梁先生再一次踏上了申奥的旅程。据报道,由于年事已高,还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不过,何振梁自己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月13日,何振梁先生在莫斯科的讲台上进行了一番震撼人心的陈述。他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说:“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最终,北京以超出第二名34票的高票数,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

申奥成功后,何老又成为北京奥组委的顾问,尽己所能为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奥组委征集北京奥运会口号,正是何老拟出了一条既充分体现奥林匹克宗旨,又寓意深刻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未来”。后来经过反复研讨,国际奥委会把何老的版本修改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官方口号。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过程中,何老提出应该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和工艺制作奖牌,这一思路受到好评,并最终被采纳,造就了“金镶玉”这一奥运史上独具匠心、独一无二的奥运奖牌。(除署名外 撰文/整理 记者 滕达 资料图片翻拍 王健)

何振梁的“奥运人生”

1929年,何振梁出生在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52年,何振梁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955年起,何振梁从事体育工作,到国家体委负责国际联络工作。

1981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9年,何振梁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93年,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2001年,何振梁再次作为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2010年,萨马兰奇离世,何振梁接受采访时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中国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我个人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同事和兄长。”

如今,何振梁辞世,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失去了一位长者。何老,一路走好!

(原标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辞世 记者追忆点滴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