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古丈毛坪村致富记:茶叶与旅游让腰包鼓起来
2015-01-16 10:26:27
  
红网

新华社1月15日电 2014年11月20日,悉尼“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现场,一位身着苗族盛装的女子在悠扬的中国古典乐曲《琵琶语》伴奏下表演极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而这位女子用来展示茶艺的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古丈毛尖,它有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品牌“黛勾黛丫”,苗语的意思就是“兄弟姐妹”。

一张3万元入股单引发的故事

“今收到石秀姐加入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股金3万元。”眼前摆着的是一张毛坪村村民石秀姐2011年9月15日入股牛角山茶叶合作社的一张收据。这3万元并不是石秀姐的自有资金,而是从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贷的款。

“贷款入股怕不怕?”记者问。

“有龙书记,不怕!”石秀姐爽快地回答。

“龙书记”名叫龙献文,是个能干能闯的苗家汉子。199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但他很长一段时间“不务正业”,在村里是党支部书记,出村后就是包工头、房地产老板。一直到2009年,才一心一意回村当了“头人”。“是一场大火把我彻底烧醒了。”他说。

2009年7月21日凌晨4时许,毛坪村所辖的夯吾苗寨突发大火,24栋房屋几乎顷刻被大火吞噬。看到火灾后一片狼藉的现场,龙献文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

可富裕之路在哪里?龙献文最终将目光盯在了茶上。

古丈地处北纬38度世界绿茶黄金纬度带,有近两千年的种茶历史。早在1929年,古丈毛尖参加西湖博览会,取得优质奖。随后参加法国国际博览会,获得国际名茶奖。

龙献文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动员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成立茶叶合作社,通过实行“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茶叶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经营步伐,很快打开了局面。

“一亩地种稻子,一年净收入大概200元;种茶树,能达到6000元至15000元。”龙献文说,土地增值了,苗家人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歌里的新生活

石秀姐满脸笑容,主动要求记者去她家的新房子看看。作为第一批入股的党员,当年入股的3万元2014年分了7000元红利,加上12亩土地入股分红和茶叶收入,去年她家收入将近5万元。

记者信步走进一栋已经基本成型的精致的苗家木结构吊脚楼。三四个木工师傅正忙着刨木板、打隔断。新房的主人、45岁的苗家汉子龙贵成有些害羞。“建一栋这样的房子,得花二三十万元。”龙贵成说,他家有16亩地流转给了茶叶合作社,2014年收入达五六万元。而在加入合作社之前,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两万元。

2014年,毛坪村人均收入达7300元。全村313户中,家庭资产逾50万元的就有五六十户。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64岁的苗家大妈张梅英唱起了自编的山歌:“公路修到家门口,多挣钱来多创收……我们人民群众都开心。”

让旅游成为“经济”

一身紫色太极拳服,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有板有眼。6岁半的苗族小姑娘段紫轩无疑很开心。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龙献文办的牛角山农家乐前广场上给大家表演太极拳。

有了茶叶,龙献文并不知足,他想将毛坪村打造成太极训练基地,借力太极打旅游牌。

古丈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坐龙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等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毛坪村发展乡村游。高峰时,每年游客达30多万。但是,游客很少在毛坪留宿,空有旅游却没有旅游经济。

“住苗家吊脚楼,采茶、品茶、制茶甚至可以领养几亩茶园,吃我们这里特有的有机黑跑猪,赏苗家歌舞,将夯吾苗寨打造成休养休闲、生态观光示范村。”龙献文如是描绘他的旅游经济前景。

“那边有一千亩茶园,那边有两千亩林下茶,那边……”龙献文带着记者登上牛角山,“检阅”着他的茶园,“到2016年将形成万亩产业链,我们要在地面上铺就黄金链。”龙献文雄心勃勃地说。(记者 施永南 李丹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