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吕洞山下,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入大面积实施阶段。图/彭司进
美丽的吕洞村云遮雾绕,十分美丽。图/彭司进
红网保靖站1月22日讯 精准扶贫如何开展?保靖县采取在阳朝乡米溪村、吕洞山吕洞村等三个村片区,采取“一点一区”试点推进的方式,书写了一篇精准扶贫的蓝本。1月18日,就保靖的精准扶贫工作,笔者来到了该县扶贫开发办采访。
“年年搞扶贫,扶来扶去咱还是穷!”这曾是保靖县夯沙乡吕洞村一些村民肚子里近十年的埋怨。
谈起片区扶贫模式,夯沙乡党委书记王胜赞道:“还是精准扶贫好,帮我们这里的三个村拔了穷根子,鼓了钱袋子。”
那么,保靖的“一点一区”精准扶贫是如何开展的呢?
保靖县朝阳村米溪村属高寒山区,九山一水半分田,难找道路和庄园。 “莫怪米溪光棍多,只怪生在穷窝窝,扔个石头半年到山脚。”村民曾如此调侃自己的家乡。
靠山挣不了钱,许多村民只能离家南下务工。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米溪村掉在小康队伍后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如何找准精准扶贫的支点,翘起“致富杠杆”?2013年底,保靖县扶贫办驻点帮扶米溪村。
第一次走进米溪村时,该县扶贫开发办主任贾光荣望着连绵大山,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路:“米溪有种茶叶的历史,可以发展茶业种植,就试试发展保靖黄金茶产业。”
思路确定后,就有了一个适不适合种植保靖黄金茶的问题。就这样,米溪村的土壤被送到了该县的农业局。经过化验后,得出了适合种植的结论。2014年初春,米溪村23户农民闻讯而动,率先种植了230亩黄金茶。
产业起来后,基础设施要跟进。保靖县扶贫开发办着力做好产业配套,量体裁衣制定了米溪村“11522”工程。
什么是“11522”工程?王国彬解释说,就是完成10公里公路硬化、种植1000亩黄金茶、完成5000米村间道建设、2000米灌溉渠道、20户危房改造。
就这样,米溪村活了。该村还成立了保靖逢春黄金茶专业合作社,该县的茶叶龙头企业主动同其合伙,打消了群众心中最后一丝担忧。
“按每亩每年最少收益4000元计算,米溪村人均一亩茶叶,3年就能跟上小康的队伍。”王国彬满怀憧憬地说。
讲完米溪这一点的精准扶贫试点后,王国彬继续讲“一区”的精准扶贫。
“吕洞美,美在大山里,再美也出不了门。”这是夯沙乡吕洞村村主任龙辉心头的困惑。“独特的民族特色,迷人的乡间美景,还得有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才能留住人。”该县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的彭林同志,用这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龙辉。
吕洞山片区的精准扶贫,是从改善旅游环境入手的。县政府投入资金20万,改掉了苗乡人世代猪厕不分家、独木桥式厕所的局面。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石板路、特色民居等。去年,吕洞等三个村,实施了近30个旅游项目。
村容村貌的改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14年春节,湖南卫视连续七天连线,直播吕洞村,将迷人的吕洞山推出了山外,吕洞山旅游业首次赢来了“井喷”式收入。
去年正月,吕洞山共计吸引3万人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居民5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如今吕洞山下的吕洞等村,形成了种植、旅游、服务三大特色支柱产业,拥有黄金茶基地近千亩,建成了以苗家酸鱼、酸肉、百虫宴、百家饭为主打品牌的“农家乐”。2014年,全村减贫300余人,占贫困人口的20%。
靠山不能光吃山,靠景不能光看景。要想甩掉“贫困帽子”,多轮驱动才能跑起来。目前,吕洞山下的景区配套建设正开展得红红火火,一个群众集体致富的蓝图正徐徐展现。
保靖县扶贫开发办副主任王国彬说:“米溪村、吕洞片区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我县推进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可圈可点的蓝本。下一步,我们要在保靖画一幅扶贫蓝图,让保靖的多个深山沟、穷山沟,变成金沟银沟。”(通讯员 杨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