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西老故事:能否让白鹤湾文物走出“深阁”
2015-01-16 17:29:12
  
红网

22954

彩绘陶壶。

22955

铜戈。阴刻篆体铭文四行:“五年□其命修□□作金。”共十字。

22956

铜剑。

22957

文字印。右有阳刻篆体“率”字。左有阳刻篆刻“孙客”二字。

湘西网1月16日讯 1984年秋的一天,我、蔡测海和州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从古丈县罗依溪搭小火轮往河西开去。我们应古丈县委宣传部之邀,前去河西白鹤湾考古工地参观。上了岸,信步走进临时考古工场。一看,惊呆了!这么多宝贝啊!考古队的同志正忙于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清理,丈量、登记,或是用粗粗的稻草索将大小不一的物件包扎好,小心翼翼地放进木箱里。

考古队领队吴铭生,是我的老乡——湖南攸县人,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熟人相遇,他热情地陪同我们参观发掘的大大小小墓地,边看边向我们介绍发掘中的发现。

他们先后发掘清理了64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在酉水南岸斜坡上。三面环山,距古丈县城约十五公里。河的对面是永顺县王村镇,即西汉酉阳县治所在,全国重点文物溪州铜柱迁在此地,著名的风景名胜。按墓葬形制,可分为三类。头龛墓,16座;斜坡墓道墓,3座;竖穴土坑墓,45座。有58座出土随葬品313件,其中陶器214件,铜器88件,铁器8件,水晶器1件,燧石器2件;包括生活用具、兵器、生产工具和饰物。陶器,有壶、缽、豆、鼎、敦、匕、勺、匜、璧等,大致分两类,即泥质灰陶或夹砂灰陶、黑色红陶或褐色陶。铜器,兵器居多,如剑、矛、戈、戈鐏、箭矢、镜、肖形印、文字印、带钩、铃、磬、砝码、环、圆箍、泡钉等。铁器,大都锈蚀,有剑、刮刀、削、斧等。其它,水晶器,乳白色,半透明;石饰,一为长圆形,一为弓形。

吴铭生领队说,据初步分析判断,这批墓葬年代,上限为战国早期,下限为战国中期,距今约两千四五百年。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酉水流域战国时期楚文化内涵,又有助于了解楚、巴文化的联系,是一笔厚重的宝贵的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

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老故事了,今天,抹去记忆的尘封,却感到莫名的遗憾。这批文物的发现,在当时可说是爆炸新闻,新华社发通稿,广播电台、纸质报刊纷纷刊载。但热了一阵后,逐渐销声匿迹,三百多件战国时期文物藏之高阁,就这么“妥善保管”了三十个年头。精心管护,是值得赞扬,为什么不请它们走出深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呢?如果在坐龙峡、栖凤湖或其它什么地方建造一座博物馆,将这批文物展示出去,不仅可增加观赏项目,而且能使观众更具象地感受历史,从而显现神秘湘西的诱人魅力。

再拓展一下思维,更广更深地探究,酉水是一条历史物质文化走廊,她象锦带似的串联着两岸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包括人文的里耶秦简、迁陵遗址、酉阳古城、土司治所、明溪红碑、会溪廨址,还有自然的猛洞河漂流、小溪森林公园、栖凤湖、金钉子、坐龙峡等等,岂不是一串璀璨的珍珠吗?再加上白鹤湾文物的展出,这就较为完美的构成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人文与风景相辉映的宏伟画图。建议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志于开发湘西山区的投资家们,能否以白鹤湾文物展览利用为出发点,去研究酉水文化带的开发事宜呢?拭目待之。(作者 刘仁民)